第1472章 糧食安全(3 / 3)

但是現在,最低薪資這個概念已經是深入人心,哪怕是剛從老家跑到鬆江府來找工作的人,那也是知道有最低月薪,最低日薪,甚至最低時薪這些東西。

如果對方的薪資低於這個數字,出門作戰勞務司舉報,勞務司分分鍾上門罰款,然後舉報者還有獎金拿哦!

早些年有不少人就是專門去找各種不給最低薪資收入的地方上班,前腳剛上班,後腳就去舉報,拿一筆獎金能瀟灑不短時間呢。

很多概念一時半會的民眾不知道沒關係,慢慢來就是了,楚行對這種事向來是不著急的。

當然,楚行從來不玩溫水煮青蛙這種事,因為青蛙不傻,別說水燙不燙了,你火都還沒點上呢,人家就一蹦一跳跑了,傻乎乎留下來讓你慢慢燉的,那都是傻青蛙……

楚行最喜歡玩的是高壓鍋煮青蛙,這玩意的蓋子嚴實的很,不管青蛙在裏頭怎麼蹦躂都不可能跑出來,然後再來個小火慢燉豈不美滋滋……

很多大乾帝國的政策都能體現出來這一點。

大乾帝國的諸多政策實施,那都是數十年如一日,有著極大的政策連貫性,不會說今年搞了農村補貼,明年就不玩了。

不出意外的話,明年大乾帝國還會繼續這麼玩。

比如大乾帝國搞大型水利設施建設的,尤其是搞黃河、淮河、長江等江河的治理工程,自從當年統一戰爭結束後開始搞,一直到現在就沒停過……

大乾帝國為了徹底治理淮河,那可是修築了一條規模浩大的洪澤湖大堤。

動用了無數的巨石、水泥鋼筋等物資,主堤壩就是長達數十公裏,再加上其中的附屬堤壩,泄洪渠、通航等等,整個工程可以說是大乾立國以來最大的防洪水利工程。

除了防洪外,還有灌溉、通航等功能。

洪澤湖防洪水利工程,從當年到現在,就一直沒停過,所以這越修也是規模越大。

這也是大乾帝國統一華夏後,淮河地區隻在早年發生過一次洪澇,後續就沒發生過大規模洪澇的原因。

按照工部的話來說就是,如今的淮河防洪工程,已經足以抵抗五十年一遇的洪水,目前正朝著抵抗百年一遇洪水的目標前進。

即便是現在就遇到了百年一遇的大洪水,也能夠通過早已經規劃準備好的泄洪區進行主動泄洪,主動控製洪水的危害,把損失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同時工部主持的黃河改道工程一直都是沒有停下來,一直都是進行勘測,進行各種準備。

等時機成熟了,大乾帝國就會對黃河人為改道,徹底馴服黃河這頭猛獸,為廣闊的淮河流域以及山東河北等地區的民眾不用再擔心黃河年年泛濫。

而更重要的是,工部方麵已經是有了計劃,在長江、黃河的部分區域,選擇地方修建一個規模浩大的堤壩,用以防護、灌溉、通航。

至於發電,那啥,這年頭的大乾還沒那麼先進,暫時還不需要如此龐大的水力發電站。

從這些基礎建設工程也就可以看的出來,大乾帝國的政策連貫性是非常強的。

這也是導致了大乾帝國在本土各地修建的各種基礎設施眾多,尤其是防洪抗旱的各種水利工程,從京畿直接撥款的洪澤湖工程外,其實更多的還是地方上的各種中小型工程。

要不然,大乾帝國最近二十多年來為什麼就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天災人禍呢,哪怕是有地方一時幹旱,但是也不至於赤地千裏,有地方偶爾雨水暴漲也不至於洪澇呢。

就是因為大乾帝國建設的眾多防洪抗旱水利設施。

按照目前大乾帝國的水利基礎設施的規模,除非是大範圍長時間的不降雨,或者是連續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洪水,要不然的話都是渣渣……

就算遇上了也沒啥……

哪怕是本土的糧食產量突然暴跌,大乾帝國也有足夠的底氣維持全民溫飽!

畢竟整個地球都可以說是大乾的糧倉呢。

比如大乾帝國耗費了大力氣,不惜弄出了遷國行動,這才徹底占據下來的南洋地區。

偌大一個南洋地區如今頂多也隻能算是得到了初步的開發,主要還是集中在安南、暹羅等地區的沿海地點,前後大約移民了區區幾百萬人口,但是憑借著優越的氣候條件,其糧食產量已經不比人口破千萬的湖北差了。

估計不用幾年,南洋地區的糧食產量就會全麵超越湖廣地區了。

而湖廣地區,目前可是大乾帝國的第一大糧倉。

還有印度和美洲等海外地區,尤其是北美洲地區,現在都展開機械化農業了,糧食產量後續將會得到暴漲。

當然了,大乾帝國在全球各地弄糧倉,可不是為了防備什麼本土的大規模旱災洪澇等等。

大乾增加糧食產量的目的是為了全民富裕,把糧食指數降低下來。

同手呢這也是為了全球經濟一體化。

至於防備本土大規模糧食減產,那隻是附帶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