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步兵炮平日以炮兵連的模式進行訓練,戰鬥時候抽調若幹門步兵炮直接加強給步兵營。
直接伴隨步兵作戰,隨時為步兵提供火炮支援。
這種步兵團的火力支援的不同配置,也是看的出來大乾陸軍正在拋棄以往的那種千篇一律的固定編製,開始根據作戰地區的不同,靈活采用不同的編製和戰術。
本土駐防的部隊,朝著重型化發展。
而海外部署的部隊,則是朝著輕量化發展。
這一點在火炮方麵體現的非常明顯。
駐防本土的部隊,除了少數專門駐防山地,地形比較複雜地區的部隊,其師屬炮兵團是配屬兩個營的七十五毫米榴彈炮加一個營的野戰炮營外,其他部隊的師屬炮兵團,都是清一色的兩個七十五毫米野戰炮營加上一個七十五毫米榴彈炮營。
的更上一級的軍級支援火炮也同樣如此,那些大口徑的加農炮之類的,基本隻在本土可以看見,在海外的陸軍部隊基本看不見的,頂多看見榴彈炮而已。
如今到了團營級支援火炮也是同樣如此,陸軍在本土方麵選擇了步兵炮和速射臼炮相互搭配的模式,甚至都打算在步兵營級別直接配屬六十毫米口徑的速射臼炮。
但是在海外部署的團營級支援火炮,則是采取了清一色的步兵炮,拋棄了速射臼炮。
營團級支援火炮的發展,也是宣告著大乾帝國陸軍部隊的炮兵體係,基本上成型了。
一開始是各種亂七八糟的後裝火炮都裝備了試一試,比如說看似好用,但是陸軍一直都不太喜歡的七十毫米輕型榴彈炮,這玩意大乾陸軍一直都不喜歡,奈何在六十五毫米步兵炮出現之前,這玩意已經是最輕型化的後裝火炮了,不喜歡也得用。
現在,陸軍打算一股腦把這種不上不下的輕型榴彈炮徹底退役了。
由此,大乾陸軍的火炮體係,在師級部隊將會隻剩下三款火炮,也就是六十五毫米步兵炮、七十五毫米榴彈炮、七十五毫米野戰炮,以降價成本,簡化後勤。
在更高一級別的遠程支援火炮上,陸軍方麵經過詳細的調研後,認為海外部署的部隊主要裝備一百二十毫米榴彈炮為主,至於什麼一百毫米加農炮,一百二十毫米加農炮,一百五十毫米榴彈炮之類通通都沒有必要。
三十九年型一百二十毫米榴彈炮,完全可以全麵取代其他口徑,不同身管的火炮,甚至是之前比較看好的四十年型一百五十毫米輕型榴彈炮也是被拋棄了。
陸軍這是為了簡化後勤,大乾陸軍可是全球部署的,打仗也比較頻繁,這各種火炮口徑一多,彈藥供應起來麻煩的很,成本也高,陸軍還不如幹脆隻用一種榴彈炮呢。
三十九年型一百二十毫米榴彈炮,行進全重四點五噸,戰鬥全重兩點五噸,二十三倍口徑,最大射程八千米。
這個性能數據已經足夠使用了。
最關鍵的是,這玩意還挺便宜的……
至於本土部署的部隊的遠程支援火炮,則是要複雜一些,但是主體力量依舊會是三十九年型的一百二十毫米榴彈炮,但是同時還會裝備三十六年型一百毫米野戰炮,這玩意的有效射程可以達到一萬米呢。
最後則是四十年型一百五十毫米的輕型榴彈炮,這玩意也會裝備,這玩意雖然射程近了點,但是勝在威力大。
三者搭配,成為大乾帝國陸軍的主要獨立野戰炮兵團的遠程支援力量,其中的一百五十毫米輕型榴彈炮在必要時候還會直接下方到步兵師作戰。
此外大乾帝國陸軍的獨立重型炮兵部隊將會大量裝備三十八年型一百五十毫米榴彈炮,這玩意行進重量七噸多,戰鬥全重四多噸,有效射程八千米,此外還有三十六年型一百五十毫米加農炮,這玩意就比較恐怖了,因為這火炮是直接從海軍的早期艦炮改裝過來的,身管達到了三十倍,重量超過十噸,有效射程也是驚人的一萬兩千米。
這些一百五十毫米的加農炮和榴彈炮,有些是固定部署充當要塞火炮,有些則是作為戰略單位的獨立重型炮兵部隊,必要時候拉上去作為攻城重炮使用。
這些火炮,將會構成大乾陸軍炮兵力量的主體,維護帝國本土的穩定,維護世界的和平,為全球各地的土著們帶去文明的曙光。
大乾陸軍裝備的眾多火炮裏,別看一百五十毫米,一百二十毫米的火炮種類不少,也挺嚇唬人的。
但實際上這些大口徑火炮的數量並不多。
大乾陸軍裝備最多的火炮,其實還是兩款七十五毫米的火炮,至於其他的火炮,看似型號多,也挺重要的,但是很多都是隻有幾十門百來門的裝備數量而已。
和七十五毫米口徑的兩款火炮動不動就是上千門的采購量比起來差得遠。
從大乾陸軍的炮兵建設,也可以看的出來現階段的大乾陸軍的建軍思路。
那就是在本土部署的部隊,囤積重型武器,反正本土布防的部隊也不打仗,縱然裝備大量的重型武器,但實際上除了訓練外,根本排不上用場,因此後續的使用成本其實並不高。
所以本土部署的部隊的武器,以高大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