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勤雲少將原本以為經過這一次的海外部署之後,自己回到再熬幾年,一個陸軍中將的軍銜估計也就能到手了呢。
但是那裏想到,今年開始風頭就變了。
上頭三番五次說什麼要克製,要節約,不能鋪張浪費。
然後上頭的大佬們估計一翻賬冊,就看到了陸軍第十八師的巨大消耗量,然後就把陸軍第十八師領出來作為典型了……
每個月區區兩百來噸物資的消耗很多?
對於其他友軍而言興許很多,但是對於我們陸軍第十八師這種有著重大測試任務的部隊而言,這已經很少了好吧。
為了測試新型火炮的各種性能,我們辛辛苦苦把火炮拉倒前線,對著土著開火,為了測試火炮的極限身管壽命,更是多個炮組成員輪換持續開炮。
我們也不容易啊!
結果倒好,回過頭來說他們陸軍第十八師物資消耗大!
田勤雲少將有些不爽,這在回去的路上就琢磨著寫報告伸冤了。
他要讓那些王八蛋們知道,他田勤雲雖然沒背景沒關係,但也不是好惹的。
田勤雲少將的倒黴,某種程度上來也算是陸軍方麵在執行聖天子旨意的時候有些矯正過往了,上頭的大佬們沒有仔細分辨,隻看了看陸軍第十八師的巨大消耗以及頻繁的戰鬥記錄,就認定了陸軍第十八師有事沒事瞎折騰。
但是田勤雲少將很快就是上報告自辯,這才是讓上頭反應了過來。
這陸軍第十八師根本就不是自行常規的海外部署,執行什麼常規戰鬥任務,而是去測試各種新武器和戰術去了。
但是事情都這樣了,總不能把陸軍第十八師重新調回戈河州部署啊,這不扯淡嘛……
頂多也就是適當補償一二了。
田勤雲少將的一番鬧騰,也是給他自己爭取來了機會,後續他被調往了樞密院參謀部訓練司擔任副司長,主要工作就是參與編製工作。
這算是看重了之前他擔任陸軍第十八師時期測試各種新武器和戰術的經驗。
畢竟部隊的編製和武器以及戰術是息息相關的,三者相互配合好了才能夠發揮最大的效果。
如此田勤雲也算是心滿意足了,這看似是平調擔任副司長,但是他自己都能看的出來,自己的這個職務調動乃是非常典型的過渡調動。
在訓練司傲幾年,如果順利的話就可以朝著中將軍銜發起衝擊了。
興許,自己還真有可能在五十歲之前混一個中將軍銜。
如果能夠做到話,後續擔任野戰軍軍長那也是板上釘釘的,再運氣好,未來都可以期待期待上將軍銜了。
田勤雲搞編製工作的時候,利用自己測試了諸多新武器和戰術的經驗,為訓練司提出了諸多建議。
尤其是步兵支援火炮的編製方麵,他根據自己的實戰經驗,針對海外部署的部隊提出了步兵支援火炮要裝備到團營級部隊,因為海外部署的部隊的大規模戰鬥,實際上絕大部分都是團營級規模的戰鬥,如果不是刻意的話,師級規模的戰鬥都是比較少的。
等師級部隊出動的時候,那基本都是滅國戰爭了!
海外部署的部隊指揮官,在補給、敵軍戰鬥力等多方麵因素下,更喜歡以一個步兵營為主力,搭配支援火炮以及騎兵、輜重等部隊,組建一個大約千餘人的加強營的部隊用於和土著作戰。
兵力適中,戰鬥力強悍,持續作戰能力也比較強。
即便是一整條戰線,往往也隻有一個加強團的兵力,而這個加強團往往也是分成幾個部分。
同時他也是針對海外部署的部隊補給困難,運輸困難等因素,極力建議直接在步兵團裝備若幹六十五毫米步兵炮,戰時則是直接下放到步兵營作戰。
這玩意重量輕,機動方便,射程不錯,精度不錯,非常適合海外部署作戰。
至於速射臼炮,田勤雲則是建議在本土駐防的部隊裝備,至於海外部署的部隊,那就別裝備這玩意了,射程不行,精度太渣,隻能依靠射速取勝。
但是射速太高也就意味著巨大的耗彈量。
再說了,就海外土著那點戰鬥力,也用不著大乾陸軍用超高射速的火炮進行壓製了,普通的步兵炮足以。
實際上不用田勤雲少將強調,陸軍高層也是意識到了諸多問題,以及四十年型六十五毫米步兵炮的作用。
但是之前都是小規模測試,大規模裝備的話還是沒有裝備的。
而現在的話,有了理論基礎,也有了大規模的實戰測試經驗,一線部隊的反饋也是極力建議。
為此,大乾陸軍終於是下定了決心,為每個步兵團直接配屬一個炮兵連,而配屬數量也是不同,如果是本土駐防的部隊,則是隻有四門。
因為本土駐防的部隊,除了步兵炮外,還會配屬八十毫米的速射臼炮,火力哪兒是相當強悍的。
而海外部署的部隊,則是隻配屬步兵炮,至於八十毫米速射臼炮,則是不裝備,所以相應的增加了兩門步兵炮,每個步兵炮連有六門步兵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