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聯合步槍的改進型號,初期采購的價格隻有十六乾元每支,後期大規模生產後,這個價格還會進一步下降,最後十乾元采購一支也是有可能的。
然而李福步槍的最新改進型號呢,得五十多乾元,陸海軍集體犯傻了,才會大規模采購幾百萬支這種昂貴的李福步槍裝備步槍。
聯合步槍的改進型號,盡管在性能上比如李福步槍的最新型號,但是對於軍方裝備的眾多聯合步槍11毫米步槍而言,卻是好的多了。
這兩年開始,軍方已經是開始為聯合步槍的11毫米版本提供11毫米的金屬定裝彈,畢竟11毫米的步槍先後采購裝備了將近三百萬條呢,不可能直接扔了。
甚至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裏,11毫米版本的聯合單發步槍,都依舊是陸海軍的主力裝備,想要徹底退役最少也得十幾年甚至更久一些。
畢竟換裝得慢慢來,一年換裝二十萬支那就需要十幾年才能夠完成徹底換裝呢。
但是有一點卻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軍方已經是全麵進入了金屬彈藥的行列!
紙殼彈藥已經是被徹底拋棄。
垂拱五年,第一批量產的數千支聯合二型步槍,裝上了軍方的貨輪,從上海港啟程一路南下,跨越南海,繞過馬六甲,最後成功抵達了戈河州。
駐防印度戈河州的陸軍第十八師,將會有幸成為陸軍的第一支成建製換裝聯合二型步槍的部隊。
聯合二型的步槍的實驗性裝備和測試,早就在國內進行多次了,虎賁軍那邊因為有著使用連發步槍的豐富經驗,所以聯合二型步槍最早的實彈測試工作就是虎賁軍那邊進行呢的。
後續帝國內的多支部隊也都是小規模裝備過用以測試,駐防北方冰原的部隊裝備過,西北草原的部隊裝備過,戈壁灘沙漠,高原、南洋沿海等各地區的部隊,都是少量裝備過,目的是為了測試在不同環境,氣候下的表現。
因為大乾的軍隊遍布全球,所以大乾的武器裝備也是需要麵臨著全球各地氣候、環境的考驗,而這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因為技術的限製,其實大乾裝備的很多武器裝備,都很難徹底的做到在全球範圍內使用。
比如如今的主力步槍聯合步槍。
這款單發後裝步槍,剛開始裝備的時候看著挺好的,但是在後續的使用過程中陸續出現諸多問題。
比如陸軍方麵裝備的聯合步槍,剛開始裝備的時候,因為沿海濕熱的南洋地區,陸軍版本的聯合步槍表現就相當糟糕,槍管在這種潮濕高鹽分的環境下,很容易被腐蝕。
同時在高溫幹燥的狀態下,其槍托很容易幹裂,帝國駐防西亞的不少部隊都是反映過這個問題,而這個問題其實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采用了更加廉價的木材,加工工藝也是有所簡化,普通情況下還好,但是在惡劣環境下就撐不住了。
此外其紙殼子彈並說不上有多好用,這玩意雖然成本更低一些,但是作戰使用的時候依舊會有漏氣的情況。
最後針對漏氣問題,設計人員特地加了一個橡膠墊,而且還是經過專門的工藝加工出來的橡膠墊,才是徹底解決漏氣問題,不過隨之帶來的問題就是,隔一段時間就得換個橡膠墊。
很多問題,沒有經曆過真正的使用,是很難發現的,尤其是對於大乾軍方這種全球性軍隊來說,很多問題是連設計人員想都是沒有想到的,而到了海外某些地區實際使用的時候,才會暴露這些問題。
此外還有一些是純設計問題,比如之前李福步槍的槍機閉鎖,一開始的時候部分細節設計的還是不夠完善,雖然說當時的射速已經非常快了,但是經過漫長的實際使用後,根據一線虎賁軍部隊提出來的意見,李福教授隻是簡單的調整了槍機的位置和角度而已,但是這樣的細節調整,卻是讓射速直接提高了至少三分之一。
如今的改進過後的李福步槍,哪怕是普通士兵經過訓練後,也能夠輕鬆打出每分鍾十五發子彈!
哪怕是經過初步訓練,不考慮精度的情況下,一分鍾內也能夠打光彈夾裏的十發子彈……
所以槍支設計研發成功後,各種各樣的漫長測試是不可或缺的。
測試過程裏,聯合二型步槍也是持續改進型,如今性能上雖然不如李福步槍改進型,但是在可靠性,耐用性上,其實還要超過李福步槍呢。
而經過了完整的測試後,第一批正式量產的一萬支聯合二型步槍,就是被發放印度地區的第十八師,一方麵是為了加強該地區部隊的戰鬥力,另外一方麵也是該地區的中小規模戰鬥非常的頻繁,可以更加容易的對該款新型步槍進行實戰測試。
陸軍第十八師,是去年年底剛被部署印度戈河州的,在這之前,他們駐防在本土的河北省地區,不出意外的話,按照大乾陸軍最近十年的海外部署管理,除開在路上的時間,陸軍第十八師將會在印度地區部署一年左右。
一年後他們將會結束駐防,重新調回本土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