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9章 拖拉機跑起來
說白了,其實軍方沒要求李文凱搞出來什麼四輪汽車,隻是單純的想要在雙輪車的基礎上加個輪子,讓平衡性更好一些。
這種簡單的要求自然是沒啥難度的,李文凱隻花了一晚上就是在自己的雙輪汽油車的基礎上設計出來了三輪車。
至於四輪,他直接放棄了,他的汽油機動力太小,而四輪的車結構必然會變得更加龐大,重量加大之後,這汽油機的動力就不夠了。
畢竟他設計出來的汽油機,隻是一款氣缸容積隻有三百毫升,馬力不過一匹的小型汽油機而已,和中原汽車公司、杭州動力機械公司他們搞的三四匹馬力的中型汽油機不一樣。
這新設立出來的三輪車,是一個邊三角的形狀,這是為了簡化傳動結構,控製重量以及成本,驅動輪依舊隻是雙輪車的後輪,邊輪隻是純粹為了平衡性才搞出來的。
同時邊輪上,也是增加了一個座位,這個座位既可以用來載人,也是可以用來載貨。
當軍方的代表看到這輛三輪車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興趣比之前的雙輪車更大。
他們頻繁進行試駕,一大堆人寫了眾多的報告。
這玩意的體型依舊很小,全長也就一米多而已,寬一米都不到,比汽車動不動好幾米的長度小多了。
車身的主要承重結構,都是采用的鋼材,不過其他的非承重結構,依舊采用的是木材,這是因為發動機動力小,為了控製車身重量。
因為軍方要求控製成本,所以整個三輪車非常的簡陋,除了必要零部件外,幾乎沒有任何多餘的東西。
軍方對此相當的滿意,這原型車剛搞出來呢,軍方那邊就是又直接下了一百輛這種三輪車的訂單,同時也是對之前的訂單進行了修改,要求在訂購的雙輪車裏提供可以修改的設計接口。
以便在有需求的情況下,可以簡單快捷的直接增加一個邊輪,讓雙輪車也能夠快速改裝為三輪車。
對於軍方的訂單,李文凱是快樂又痛苦著。
一方麵是大把的訂單已經到手了,但是現在卻是一輛都還無法量產。
這等於就是錢就放在眼前,卻是還拿不到手。
這種感覺讓人很痛苦。
不過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太久,在各大的零配件廠商陸續開始供貨後,李文凱也是讓麾下及時馬機械廠的技術人員們開始組裝第一批的量產雙輪汽油車。
雖然這玩意一開始的訂單是軍方的,但是李文凱可是依舊對民用市場抱有極大的期望,因此特地讓設計人員重新包裝設立了更好看的外觀,添加一些增加舒適的零配件等等。
最後正式向市場推出了文凱牌雙輪汽車。
文凱牌雙輪騎車主打的就是年輕,科技,時尚等概念,可不是什麼代步工具。
因為沒有人,哪怕是富豪會買一輛這年頭的雙輪汽車充當代步工具,這玩意推出市場後,價格達到了兩千六百乾元。
這玩意,說白了就是個奢飾品。
你要是不玩點虛頭讓那些富豪們買單,那麼基本別指望能夠賣出去了。
杭州動力機械公司的西湖牌汽車,還有中原汽車公司的中原派汽車,他們推出的汽車主打的都是豪華、舒適、先進等概念,潛在客戶都是那些超級富豪。
想要和這兩家公司競爭豪華汽車市場,那是不太可能的,甚至就連中原汽車現在都陷入了困境之中,因為他們遲遲無法搞出來能夠大規模量產的大動力汽油發動機。
所以李文凱的打算很簡單,那就是瞄準年輕富豪,或者更加準確的說是富豪子弟。
這些人年輕,有錢,追求時尚,刺激。
日常的時候,他們也會乘坐什麼豪華馬車,但是他們也會經常自己騎著頂級的句容馬招搖過市,或者幹脆是搞那些雙輪的高速馬車。
李文凱初期定位的客戶,就是這麼一群人。
正式退出市場後,市場的反應比李文凱的預期反應還要好很多,這剛推出接受預定呢,就已經是接到了五十多輛的訂單。
這個訂單數量乍一看似乎還很小,但是這可是售價兩千多乾元的車,五十輛的訂單價值就已經是超過十萬乾元了。
盡管五十輛這個數字比杭州動力機械公司已經是超過兩千輛的訂單少很多,不過他相信繼續耕耘下去,市場會越做越大的。
果然,稍候一個月裏又是陸續接到了數十輛的訂單,總訂單數字超過了一百輛。
這個時候,李文凱才是放下心來。
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民用市場的訂單將會比軍方市場的更大。也更賺錢。
軍方那邊雖然已經是陸續訂購了三百輛的訂單,不過這些訂單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次性訂單,軍方短時間內是不會大規模第二次訂購的。
而民間市場卻是一直在發展,而且會越來越大。
就當李文凱那邊搞出來了雙輪汽油車,並正式推出市場之後,這也意味著大乾帝國裏已經是有兩款采用汽油為染料的汽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