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帶來了好征兆,到圓沙洲的第三天,攝製組總算登上島開始正式拍攝。先拍結尾趙丹峰夢醒來後,看到一道倩影走過的戲。這段按理最好拍,就先拍了,之後趙丹峰戲少,可以在旁邊指導。不是趙丹峰拍廣告專業,而是本來故事情節就是他想出來的,就得他在旁邊看著。
最後一幕的場景,換在了趙丹峰和袁湶拍照的那個街口。騎著單車的普通青年趙丹峰,看著路過的一對小學生手上拿的巧克力流口水。腦袋偏至盡頭,正好看到一道倩影從眼前閃過。這就是最後的片段,趙丹峰是主角,自然大家對他期望很高。
很簡單的鏡頭,難點不在趙丹峰這,而是在兩個需要配合的小學生。要正經演,這兩有豐富舞台經驗的小演員肯定得心應手。但現在不要正經演,需要兩小朋友像郝邵文演肥仔那樣去走路,去說話,著實是難為他們了。
兩小演員開始聽導演說了半天戲,完全沒聽懂什麼叫懶懶散散,用斜眼看人。比劃了一下,兩三好學生照著班上差生的標準去演了下,自己感覺都不對勁。吊兒郎當這感覺,真不是這兩個幾歲小朋友聽就能聽的懂的。
好在旁邊有一中戲高材生,趙丹峰很自覺地給兩小朋友展示了一下什麼叫自信的二和慢節奏的世界。頓時讓兩小朋友大開眼界,加上給小朋友放郝邵文的電影片段看,總算是把握到一點節奏。
趙丹峰看著兩個小朋友走在路上,小男生邁著短腿外八步,腆著肚子,歪戴帽子,斜穿衣,小二貨的感覺一下就出來。小女孩咬著巧克力,目光犀利,大姐頭的感覺也撲麵而來。忍不住笑起來,小孩子可塑性就是強,也不懂是什麼意思,你把他捏成什麼形,就是什麼形狀,短時間還是挺像的。
不過到真拍的時候,還是出了點小問題。兩個小朋友自己的戲沒問題,但一跟趙丹峰搭戲,總有點不搭調的感覺。導演隻能繼續教導小朋友,不要把趙丹峰看成大人,當他是院子裏的跟屁蟲小弟弟,找這樣的感覺。
當完成本以為是最簡單的一場戲,結果整整用了一上午。拍完之後,趙丹峰躺在椅子上就不願意起來了,果然跟動物和小朋友拍戲是最難的事情。
下午就要拍湯唯的一大段戲,中午大家一邊吃飯,道具車就來了。趙丹峰看著那輛藍色的大眾t1,好奇的問沈兵,“怎麼是拖過來的,沒油了嗎?”
“這輛是燒氣的,不是燒油的,最近加不到氣。”沈兵無可奈何的說著,“好在這段戲不用開,隻是擺設,不然真是給跪了。”
“那輛呢,說好的敞篷古董跑車呢,怎麼變這個了。”趙丹峰走過去捏了捏摩托車把手,“偉士牌,哈,真能跑嗎?”
“古董車人家不肯借,怕咱們弄傷了心疼。不過這玩意貌似也是個古董,起碼我沒見過,電影裏算不算?就《羅馬假日》裏騎的不就是這個。”沈兵解釋著。
“湊合用吧。”趙丹峰騎上車試了試,想起來似的,“貌似我還沒駕照。”
“誰管這個呢。”沈兵聳聳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