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國號取什麼好?(2 / 2)

想來楚國這一次會帶頭承認趙氏的諸侯地位?不出意外前往參加“雍丘會盟”的諸侯都會承認。

智瑤一行人平平安安抵達“商丘”城外,受到了宋君欒攜大臣迎接。

“魯、越、鄭、國、郯、邾、薛、滕皆往‘雍丘’會盟。其國之君,抑或邦使亦在‘商丘’。”宋君欒一臉的哭笑不得。

那是魯國帶的好頭,率先騎牆之後成了出頭鳥,其餘諸侯肯定會有樣學樣。

智瑤笑得很有涵養,說道:“天下諸侯,唯君誠信也。”

不是嘲笑的話,最好不要說宋國守禮。

畢竟,作為繼續祭祀殷商先祖的宋國,他們本身的地位就挺尷尬。

在宋國君臣麵前說他們守禮,等於在提醒他們就是一幫餘孽,還在暗示人人得而辱之。

宋君欒苦笑說道:“不敢為,亦知君之強盛。”

注意稱呼!

看來宋國這邊已經收到消息,也就是周天子跡象冊封智瑤為侯爵,要不然不會是用“君”稱呼。

在稱呼上麵,身份越高的人越講究,才不會出現什麼口誤。

那麼事情也就比較明白了。

宋國或許對智氏化家為國樂見其成,也能是一種不在乎,需要的是跟強大的智氏站在一邊,應對來自楚國和越國的威脅。

智瑤的回報是跟宋君欒談起了一些商貿,一係列交易盡量維持在互利互惠上麵。

晉國並不是一個富有的國家,曾經最富有的國家……也就是齊國已經倒下,當下宋國才是那個最富的國家。

這個是智氏不等於晉國,智氏也還沒有化家為國,再來就是智氏對軍事以及建設的投入太大,著實算不上國庫充實。

聊得很愉快的宋君欒並沒有邀請智瑤入城。這是一個明事理又克製的人,很清楚智瑤現在根本不可能隨隨便便置身險地,比如進入他國都城。

換作是智瑤帶著幾千人進入“商丘”這座宋國都城?老實說,宋國君臣會變成不樂意的那一方。

大家都知道對方的需求與忌憚,何必互相搞得不愉快呢?

“宋國可存也。”司馬穰苴說道。

聽著像是在嘲諷,其實在讚美。

宋國在長久以來是最尷尬的一個國家,他們在很多時候知道會吃虧,還是選擇奉行周禮,以至於有那麼一任國君被罵“蠢豬式的仁義”。

那些開罵的人,他們知道一旦宋國不遵守周禮,極可能要遭到圍毆嗎?

是夜。

晉軍營盤被立了起來,智瑤對包括宋君欒在內的諸侯以及使節發出邀請,請他們前來營中飲宴。

這一次,智瑤隻帶了兩個“師”南下,就是這兩個“師”的含金量充足。

著甲率達到百分百,其餘器械富餘,糧秣能吃一年。

僅是著甲率百分百,以當前隻有智氏能夠辦到!

另外,衛地距離“商丘”也就五六百裏,當地有集結起來的一個“師”以及大批騎兵在待命。

如果說還不夠保險的話?晉國南境還有一個正在執行軍務的軍團,有必要能放下手頭的任務即刻南下。

智瑤真的發生了什麼事情,時間越是靠後,南下的部隊必定越多。

當然了,一係列後手就是以防萬一。

因為是晉國邀請會盟的關係,會盟台自然是由晉國這一方來築造。

說起來,宋國地界內的很多地方有許多會盟台,也許到了兩千四百多年之後的某座土丘,它就是曾經的會盟台之一。

另外兩個有眾多會盟台的地方,一個在陳國舊址,另一個是鄭國的地界。那是晉國和楚國進行百年戰爭時,主要戰場在鄭國疆域內,後來移向南方,也就是陳國的舊址。

智瑤沒有刻意去為難誰,哪怕麵對代表勾踐前來的文種都以禮相待,別說去搞魯國執政季孫肥了。

該“嗶嗶”的話,哪一天會昭告天下為什麼要打誰,沒有必要提前製造緊張,乃至於可以暫時釋放出錯誤信號。

比如說,智氏現在最緊要的是化家為國,一點找列國麻煩的想法都欠奉,大家不主動招惹智氏,或許大家日後可以和平相處?

沒錯,宋國知道了周天子即將冊封智瑤為侯爵的消息,代表該知道的國家都知道了。

他們當然感到詫異,以當前複雜的形勢而言,不少人則覺得好像是一件好事。

怎麼說呢?一旦智氏不再歸屬晉國,等待智氏成立自己的國家,以前的好多事情是不是就能翻篇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