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4章 捆綁(2 / 2)

非常嚴格。

呂宋一個州隻允許一個宗教有一個寺院,而且嚴格規定了不能免稅賦等。

前些年,波斯薩珊因為被大食攻滅,許多波斯人逃入西域,或是通過海上絲路來到中原,不少人進入呂宋,因為秦琅有位妾侍是波斯貴族女子,同時有許多波斯商人也早在呂宋經商。

大量波斯人來到呂宋後,就曾想要建立起自己信仰的拜火教寺,甚至是一些人想建都督教或猶太教寺等。

但秦琅對此依然還是那個態度,條條框框的律條極多,必須符合才行,哪怕有些人在波斯時本就是教會的僧眾,但到了這裏,不管以前有名沒名,都得重新先登記考核,通過後才能授給度牒,且有名額限製。

另外還得交納一筆很高額的度牒費,建寺又得高價買地皮。

沒錢,免談。

就算是波斯人信教,都還得額外向呂宋交一筆什一稅,如果不信各種教,可免征這額外的十一稅。

在呂宋這般強硬的政策下,雖然一度也有些波斯人不滿意,甚至是離開,但最終絕大多數前來的波斯人,最終還是接受了這裏的製度,過上了新的生活。

甚至許多人最終改信了儒家。

秦琅在呂宋是積極推動儒學教育的,雖說好多人覺得儒家變的越來越軟弱,但秦琅認為,儒家相對其它的佛道等來說,畢竟是個入世的教派,而且上古大賢也很多,所以隻要尊奉上古先賢們的學說,那麼還是有不錯的正麵引導作用的。

他不僅在呂宋如此,甚至這些年在呂宋海外的租界、殖民地、商館等各地,也都開設儒學校,建文廟等。

現在,也不忘記要在南洋聯盟的諸國推孔廟孔校。

對於這點,女王第一個響應,其實林邑這些年就很崇儒,甚至對傳統的信仰婆羅門教也慢慢的改變了。

在幾百年前,中南半島的諸國,就受到天竺傳播來的婆羅門教的影響,上層幾乎都天竺化了,後來有些國家也跟著改信印度教,或是大乘佛教。

而南洋諸島上的國家,大多也是信奉婆羅門或大乘佛教。

這種情況,也主要是由於海上貿易而帶來的,相比較而言,天竺那邊的文明,在早期無疑比南洋諸國要先進一些,所以宗教隨貿易傳播進來,獲得信仰。就如到了西方阿拉伯興起之後,隨著阿拉伯海商們前來,也把新月教傳過來,帶動了東南亞諸國的新月化。

林邑本來以前曾是漢王朝的屬地,後來叛亂自立,已經數百年之久,如今正在經曆著重新漢化的過程。

這不是文化入侵,而是隨著區域的經濟相連而帶來的必然變化。

秦琅希望海上聯盟建立的同時,能夠引領他們向漢文化圈邁進,成為漢文化圈的一員,就如曆史上,中華的儒家文化圈,真正同化的也就是朝鮮、倭國和越國了,影響深刻,後期應當再加個流球。

但在這個時代,影響力才剛開始對外擴張。

在南洋地區,影響力還不夠,秦琅希望借此機會打開這條路。

先在自由港區建立文廟孔校,一步一步來。

以大唐和呂宋在經濟貿易上的領導地位,推動南洋地區的漢化,大有可為。

對於這一點,各國國王們倒沒什麼猶豫的,反正這也沒什麼影響,不得不說,南洋諸國因為東西貿易的緣故,對於宗教這塊,還是比較開放包容的,東來的西往的,管你信仰什麼,都不幹涉。

相比起來,如今的大唐倒反而有些排他了,對佛道等排斥很強,至於什麼新月啊、襖教等更是極其打壓。

一些什麼變種的小教派,甚至直接就定性為邪教了,傳播都不許。

幾位國王都很願意給秦琅捧場子。

夏連特拉王國的年輕山帝還拍著胸膛大聲的表示,回去後就在港區劃出最好的地段來,以迎接安置齊王派來的大儒,甚至還說要親自派船到呂宋去迎接孔聖的雕像。

說到後麵,他還瞅著真臘國王示威似的主動提出一件事來,他願意在距離獅子港兩千裏的巽它海峽的東北,也就是爪哇的西北角劃出一塊地來,租借給呂宋建港口。

秦琅看著他指出的那塊地方,不由的暗自驚訝,因為這位女婿指的這地,就是後世爪哇島第一大城的雅加達一帶,當年荷蘭殖民者占領這裏後稱之為巴達維亞,成為他們在東南亞的殖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