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2 / 3)

針對這點,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曾十分羨慕沈瑄。在永樂帝沒正式和義兄搶兒子之前,對朱高煦兄弟來說,沈瑄就是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無時無刻不在打擊他們水晶般的心靈。

能和沈瑄處成今天這樣,兄弟倆都感到不可思議。簡直和朱高熾沒有被老爹打擊得想-報-複-社-會一樣神奇。

果然如興寧伯所言,世界真奇妙?

“回陛下,臣萬幸不負使命,五萬邊軍正於城外紮營。”

“好!”

朱棣大笑,用力一拍沈瑄的肩膀,道:“不愧為吾之麒麟兒!”

前邊加個“義”字,也是朕的的兒子!

此乃帝王蟹性格,不服不行。

簡單寒暄之後,朱棣賜坐。

沈瑄恭辭,“陛下,不合規矩。”

“朕就是規矩。”朱棣手一揮,“坐下,咱們父子說說話。侯顯,昨日進的餅子不錯,再送些來。瑄兒還沒用膳吧,先墊墊,稍後去坤寧宮一同用膳。高燧鬧著要一同出征,朕本想讓他盡快返回開原,頭疼啊。”

“趙王殿下有意隨大軍出征?”

“朕也為難,不想慣著他。”朱棣搖搖頭,“罷,此事再議。朕聽說你練出了新的戰陣,以步卒為營?”

“回陛下,正是。”

沈瑄起身,取出寫好的練兵圖冊,呈到朱棣麵前。

薄薄的一本小冊子,不過十頁,朱棣卻看了許久。侯顯帶人送上茶點,仍是頭也未抬。

侯顯知機,不出聲,在身後揮了兩下手,跟著他的宦官宮人立刻退了下去,西暖閣內隻餘下奏對的君臣。

良久,朱棣翻過最後一頁,合上練兵冊,舒了口氣,從禦案上拿起另一本稍厚些的冊子,遞給沈瑄,“看看吧。”

“是。”

沈瑄接過,隻看封麵上的幾個字,瞳孔一縮,認出是孟清和的筆跡,沒有出言,而是一頁頁的看了下去。

火炮,火銃,騎兵,操-練-布陣,一字一句,均為孟清和所著。之後增添步兵,並於火銃手後添加□□手,則是永樂帝的手筆。

永樂帝的草書自成一家,十分-狂-放,好在沈瑄自-幼-開始拜讀鑽研他的墨寶,看起來毫不費力。

從頭看到尾,冊上的字句和布陣圖已清晰印入腦海,很快找出了幾處疏漏,改與不改皆可。或該對敵之後再加以演變。

“瑄兒以為,依此冊練兵如何?”

“自然大善。”

“朕也是此意。” 朱棣似早料到沈瑄的答案,笑道,“朕已下令擇軍中熟用火器之人,立營編練此戰法,即為神機營。”

“陛下聖明。”

“安南之戰在即。”朱棣敲了敲手指,緩緩收起了臉上的笑容,“神機營尚為成製,出戰不妥,朕-欲-調火炮三百,火銃五千,歸入你軍中,臨戰當用。”

神機營還沒正式成軍,成軍也來不及操練,想到安南去實戰演習一下,恐怕不行。不過,通過戰場訓練一批炮兵和火銃手卻沒多大問題。

朱棣話中的意思很明白,目的十分明確,沈瑄自然不會反對。

三百火炮,肯定不是笨重的老炮,不是佛郎機也是虎蹲。

火銃暫且不明,是鳥銃當然好,燒火棍也沒關係,打不響,完全可以掄起來當棍子使。

□□可以改裝狼牙棒,還有什麼不可能的?

沈瑄抱拳,“臣遵旨。”

朱棣很高興,接連詢問了北邊的諸多事宜。聽聞韃靼於-春-季-犯-境,冷哼一聲,先收拾了安南,等騰出手來,他要親自到草原上去會一會老朋友。

禮尚往來,總要有來有往。隻來不往,不符合朱棣的作風。

“宣府可還好?”

“回陛下,臣啟程之時,漢王殿下正領兵迤北巡邊。各地春耕已成,邊塞諸衛隘口均布置軍卒防守,烽火相連,地堡牢固,民寨呼應,宣府亦是如此。”

永樂帝撫須點頭,“高煦也是長進了。”

正事談完,永樂帝起身,帶著沈瑄到坤寧宮開家宴。

在京的平王和平王妃早早來到坤寧宮,趙王妃還在開原,朱高燧沒立側妃,一個人坐在殿中,和徐皇後說話。

在朱高燧下首,是臨時被宣來的孟清和。著禦賜麒麟服,腰束玉帶,比入京時略有些消瘦,精神卻相當不錯。

“母後,兒臣在興寧伯府上吃過一道佳膳,極不錯,已吩咐王英拿著單子去禦膳房,母後定也會喜歡。”

徐皇後笑得和藹,“我兒用心。”又對孟清和笑笑,“興寧伯也很好。”

孟清和幹笑兩聲,手腳有些僵硬。

這種毛腳女婿麵對丈母娘的感覺是怎麼回事?

朱高熾笑得敦厚,平王妃儀態溫婉,偶爾開口,也能讓徐皇後展顏。